中國的慈善思想源遠流長

2020061514:09

仁愛的觀念自古就有。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,“善”就是“愛”。孔英達的《左傳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“仁出自心,禮自業”,並說:“仁是愛的深度。”許慎的《說聞捷子》中也有這樣的解釋:“好,愛情也是如此。”特別是指的是長輩對年輕一代的愛撫,也就是所謂的“愛與善”。這就是“國語無”中“好”的意思,“老與老、善與幼、久與孤”。“善”的原意是“吉祥美”,即“說文解字”中解釋的“善與善”,後來引申為善、善、善。正如《管子》新書所說,“善”字意為“仁”、“善”、“悲”,如“北史崔光傳”中的“輕柔之善”。

大部分人對網上捐款抱著懷疑的態度,認為網上管道是不安全的。大家有這種擔憂是正常的,畢竟網上存在風險。但是如果你找到的慈善機構是正規靠譜的,那大可放心。有的也有網上通道,可選擇單次捐款和每月捐款,按個人情況選捐款方式。目前已有眾多扶貧農戶的案例,大家有需求可監督。中國的慈善思想源遠流長,先秦數百位學者對此進行了精辟的論述。例如,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說:“其善如水,水利之萬物無可爭辯。”“老子在”道德經“中說:”水到渠成,萬物皆不容爭辯。“。孔子、孟子也說:“老者平安,忠者以幼,老者以老,幼以幼;出入為友,守望相助,帶病相助。”這句話的意思是:“老人老有所養,年輕人有住處,守望相助,生病時有依靠。”(注:老有所養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依。

只是先富起來的人很難獲得滿意的社會回報。根據中華慈善總會公布的數據,其70%的捐款來自國外、香港和台灣,而國內富豪捐款的比例不到15%。2009年,慈善家榜單上的135位名人捐款9.85億元人民幣,折合超過1億美元,而總資產在1,000萬美元以上的中國企業捐款不到1%。從2000年到2004年,美國排名前50位的慈善家總共捐贈了650億美元,平均每年約130億美元。雖然兩國沒有太大可比性,但這是否也反映了他們在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上的差距?當前,國內慈善組織數量不足、社會資源動員能力有限、政府稅收優惠政策滯後、慈善法律法規不健全、慈善組織公信力不足等問題成為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障礙。這些問題是否與《中國大百科全書》所反映的“慈善理念”有關?

慈善事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,也是調節貧富差距的平衡器。通過市場實現第一次收入分配;通過政府調控實施第二次收入分配;在習慣道德的影響下,個人自願將部分或大部分可支配收入捐獻給社會,這是第三次收入分配不可低估。有利於減少兩極分化,弱化“仇富”心態,有利於社會和諧。我們是否應該像關注勞模和各類專家一樣關注“慈善家”?

相關文章:

慈善事業相對發達的國家有一套成熟的評估機制

自覺引導慈善組織走向專業化

慈善是踐行宗教思想的重要途徑

將基督教慈善事業傳播到中國

“善”是指長輩對年輕一代的愛